English 旧版回顾 虚拟校园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机构设置  教学服务  招生就业  学校服务  信息公开  科研管理  图书资源  学风建设 
学校新闻
· 我院召开全院学生工作例会
· 我院举行第三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
·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书法名家进...
· 我院邀请临床护理专家指导2017年全...
· 支持解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申请公租...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28365365体育在线备用2016年自评报告

2016-11-23 14:05 来源:院办 作者:院办 编审:院办 点击数:[ ]

第一部分学院概况

一、基本情况

28365365体育在线备用系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办学层次主要以高职学历教育为主。学院前身为贵阳市卫生学校,始建于1939年,是贵州省历史最悠久的卫生职业学校,迄今已有77年的办学历史,为国家培养了5万余名实用型医药卫生技术人才。学校致力于缓解贵州省基层地区缺医少药现状,为贵州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医疗卫生人才,为贵州省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06年1月经贵州省政府正式批准,在贵阳市卫生学校的基础上,与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共同组建28365365体育在线备用,是省内第一家独立升格的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于2009年搬迁至观山湖区新校区,占地面积370亩,建筑面积为18.2万m2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17.15万元,藏书33.71万册。现有教职工333人,在校高职学生5245人,专任教师288人。学校设有护理系、药学系、医学检验系、卫生管理系、医学基础部、文化基础部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部4系3部及21个行政管理部门。

依据:3.办学基本条件:3.1占地、建筑面积,3.2馆藏图书,3.3固定资产

二、办学特色

学校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实施“立足贵阳、服务贵州,辐射西部,面向全国”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一体化,交流合作国际化”的办学模式,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努力打造特色鲜明,西南一流,国内有名的高水平医药卫生与健康类高等职业院校。

三、办学成绩

贵阳市卫生学校曾于1994年、2000年、2004年连续四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5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受到了教育部等七部委的表彰;并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全国大中专学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系统体育工作先进学校”等称号。

2011年28365365体育在线备用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2012年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贵州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同年学校牵头组建“贵阳市卫生职业教育集团”;2013年学校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2014年荣获“贵州省特色文化校园”、“贵州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校园”、“贵州省先进单位”称号;2016年学校牵头组建“贵州省卫生职业教育集团”。

学校注重内涵建设,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及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成绩斐然。现已建成护理、药学及中药学省级重点专业,药用技术省级重点专业群,苗医药大师工作站,贵阳市“三名”工作室;教师中2人获贵州省职教名师称号,1人获贵州省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贵州省第三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称号,1人获贵阳市职教名师称号,1人获贵州省第二届青年创新人才奖;建成省级精品开放课程2门;建成省级护理开放实训基地1个。

学校多次在各类市、省及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比赛中荣获佳绩。2014年检验系师生在首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中医药社杯”检验技能竞赛中荣获高职组团体特等奖及中职团体组三等奖;护理系师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喜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2名;2010-2015年,学校被贵阳市教育局指定为贵阳市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药传统和药物制剂分赛的承办单位,并在比赛中囊括所有的团体第一和单项前三名。2015年药学系师生在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赛项中荣获高职团体三等奖、高职个人三等奖、中职团体三等奖及中职个人三等奖。2016年检验系师生在第三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人卫杯”检验技能竞赛中喜获高职组团体优胜奖、个人综合三等奖等奖项;护理系师生参加贵州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斩获教师组一等奖、教师组二等奖、学生高职组团队二等奖及学生中职组三等奖等9个奖项;药学系师生参加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赛项,荣获化学分析项目个人赛二等奖、化学分析项目团体赛三等奖及化学分析仪器分析项目团体赛二等奖。

学校综合办学水平跻身贵州高职院校前列。

依据:学校12项核心指标(见附表)

第二部分 适应社会需求情况

一、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办学条件明显提升

2015-2016学年,学校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多方筹集建设经费,加大基础建设力度。用于基础设施建设343.56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674.07万元,同比增涨15.96%;年经费支出中,用于日常教学为1303.53万元,用于教学改革及研究18.00万元,用于师资建设71.75万元,用于图书购置85.35万元。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持续增大资金投入,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提升。

依据:5.办学经费:5.1经费支出

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普遍良好

学校招生范围逐年扩大,至今招生区域已包括贵州全省及四川、湖南、广西、广东、福建、河南、山东、甘肃、江西、湖北、云南、重庆等13个省区。近年招生录取分数高分均超过二本录取分数线,低分接近三本录取线,呈现良好的招生优势。本学年度,学校招生数为2300人,实录人数为2293人,报到率达81.81%。

学校毕业生就业面广,就业单位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高,社会反映良好。就业面覆盖贵阳、贵州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和地区,乃至港澳及美国、新加坡、英国、沙特等国家。就业单位涉及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及经营企业,食品生产及经营企业,卫生检测机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美容企业等。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地市、省级三甲医院,县级二甲(乙)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部门及妇幼保健机构等。近三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7%以上,对口就业率达95%以上。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9.09%,用人单位满意度为99.40%;应届毕业生直接就业率达81.07%,平均起薪线为1663.6元。

依据:7.6招生就业情况

三、对接大健康产业,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学院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紧扣大健康产业, 建立以全面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专业体系;根据学校自身专业设置的特点及区域大健康新医药产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以产业链为主线,依托地方及各级政府支持构建对接大健康产业的护理、药用技术、医学技术及公共卫生等4个专业群。努力做优做强药用技术、护理专业群;做新做特公共卫生专业群,做好做精医学技术类专业群。护理专业群包括护理、涉外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助产、助产(计划生育技术方向)、;药用技术专业群包括药学、药物分析技术、药品生产技术、中药学、医药营销专业;医学技术专业群包括医学检验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公共卫生专业群包括公共卫生管理、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医学营养及健康管理等专业,共计20个专业(含方向)。

2011年护理、药学专业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2015年中药学成为省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并在中药学专业的建设基础上,建成了苗医药省级重点专业。此外,涉外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及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成为校级特色专业。制定、修订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制定的科学、动态、规范的管理办法。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9门。

学校拥有“大健康”开放实训基地,包括护理开放实训基地(妇幼保健实训中心、基础护理实训中心、急危重症实训中心及中医康复实训中心)、医学检验实训中心、“四品一械”研发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生命科学馆及学生素质训练馆等多个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竟赛和技术研发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的校内生产实训中心,下设28个实验、实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17.15万元,实训项目的完成率达100%。以校政企模式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贵阳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以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企业注资),建成“校中厂”1家(贵州天骞质量技术有限公司),与贵阳市金阳医院、白云区疾控中心及贵阳一树药业公司等多家医疗卫生单位及药企共建“院中校”或“厂中校”。校企共建的高品质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达78个。

依据:7.1.1开设专业,4.1校内实践基地

四、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产教融合”全面推行

学校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方针,进一步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注重发挥行业、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中全面贯彻“产教融合”模式,使人才培养过程最大限度地贴近行业、企业需求,学校各专业群均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教融合”模式。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并对“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合作办学机制,例如与政府行政部门(贵阳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合作,在校内建成“贵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生产实训基地,形成“校政企共建”模式;与贵州天骞质量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形成“校中厂”模式;学校成立了主要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全面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等;通过校企共建,全面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成四大专业群,建设了具有行业特征,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特色实训教材等。

学校建成深度产学合作行业企业单位共计38家,其中贵州省得轩堂药业有限公司向药学系捐赠25万元,用于购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贵州省一品药业连锁有限公司向药学系捐赠13万元,用于成立学生奖学金及助学金基金。

依据:4.1校内实践基地,社会捐赠设备值;7.5产学合作

五、强化社会服务能力,社会效益卓见成效

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宗旨,认真履行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发挥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不断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学校作为贵州省培养医药卫生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所开展的职业教育及培训、技术支持等各项服务,贴近行业的实际需求,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学校自2008年被贵阳市卫计委指定为执业医师资格(临床类)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每年组织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2000余人次,历年来共计组织完成达21600人次的考务工作,得到了国家及省市卫计委的充分肯定。2010年以来,学校已连续5年被贵阳市教育局指定为贵阳市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药传统和药物制剂分赛的承办单位;学校为贵阳市卫生系统的护理技能大赛的承办单位。

学校为贵州省十五职业技能鉴定站,具有开展护理保健类、药学类、检验类、公共卫生管理类等六个类别,包含养老护理员、妇幼保健员、育婴师、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等近50个国家职业培训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资格,常年面向社会开展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学校严格执行毕业生“双证书”制度,组织在校学生参加护士执业资格及其他相关执业资格的培训和鉴定,通过率达98%。近3年,每年共计完成3000余人次的培训任务。本年度学校完成18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共计43012人天;为社会提供技能培训共2400人天。

依据:1.5在校生,7.3.1职业资格证书

六、壮大师资队伍,教师素质得以提高

为保障发展必需的人力资源,学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获批以“绿色通道”的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师资队伍日益壮大。学校现有教职工333人,专任教师288人,生师比为15.35,校外兼职兼课教师106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181人,占62.85%;高级职称91人,占31.60%;硕士研究生学历107人,占37.15%,在读博士研究生3名。

学校注重提升师资力量,高度重视教职工职业道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铸造学校精神,年轻教师岗前培训,积极选送教师外出学习、业务进修,鼓励教师攻读研究生,编写教材、开展科研及发表论文等措施,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及多层次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了一支具备良好素质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保障了教育教学及科研的顺利进行。其中1人获贵州省第二届青年创新人才奖,1人获贵州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人获贵州省职教名师称号,1人被评为贵州省第三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1人获贵阳市“职教名师”称号,学校建有贵阳市“三名”工作室。

依据:6.1.1校内专任教师基本情况,6.1.3校内专任教师其他情况

第三部分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基础建设方面

(一)存在问题:生均占地面积有待改善

学校在校生为5245人,占地面积为246091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为47平方米,略低于核心指标要求,有待进一步改善。

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47.07

181727.27

(二)改进措施

在筹建观山湖新校区时,学校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在校生3000人进行土地面积规划和校区建设。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及招生人数的增加,现有生均占地面积及建筑面积均未达到国家的有关指标要求。学校拟通过启用政府预留的130亩(86667平方米)土地加以改进。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一)存在问题:师资结构有待优化

缺乏高水平双师型的专业带头人,双师型专任教师所占比例有待提高,师资结构有待合理化;青年教师接受行业、企业实践技能培训的有关制度执行、监督不力;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的动态评选和考核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专任教师数

双师素质人数(%)

高级职称人数(%)

288

181(62.85)

91(31.60)

(二)改进措施

1.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建设 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及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建设专业教学团队为核心,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建设。通过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培训及企业实践制度,健全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健全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等的遴选机制及考核激励机制等措施,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水平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注重对职教名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与选拔;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充分挖掘行业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建设的外聘教师;加强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及引进。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专业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努力寻求政府支持,积极筹建附属医疗卫生及健康服务机构 附属医疗卫生及健康服务机构的缺乏,是学校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转型升级发展的“瓶颈”。若建立起附属医疗卫生或健康服务机构,将为增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供平台及保障。

下一学年度,力争专任教师的“双师比例”提高5-10%;培养及引进博士研究生1-2名。

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

(一)存在问题:社会服务管理有待强化

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

(万元)

技术服务到款额

(万元)

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

(%)

0

0

1.43

学校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学校的社会服务范围有待拓宽,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有待加强。

(二)改进措施

1.建立健全社会服务机制 建立健全《28365365体育在线备用关于开展社会服务的规定》、《28365365体育在线备用社会服务薪酬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加大社会服务工作力度,加强社会服务管理,激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培养,激发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2.成立协同创新中心 树立“协同创新”理念,成立“28365365体育在线备用健康养老服务协同创新中心”,释放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效力。

3.成立卫生职教集团 由我校牵头筹建集“教学、科研、培训、开发、生产”为一体的贵州省卫生职教集团。集团的成立,将整合职教资源,使学校走上集团化、规模化、社会化办学的道路;实现与政府行政部门、医药企行业的联动和互补,形成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为学校的可持续性、特色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探索实施订单式或准订单式教育模式 学校拟建立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衔接机制,探索实施订单式或准订单式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对经济与技术变化的适应性;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人才供需协议或意向,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展开合作,分别在学校和企行业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根据自愿到这些单位就业。我校已在护理系助产专业率先开展了“订单式”培养的试点工作。下一学年度,力争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提升5-10%。

附表 学校核心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本校数据

评估指标

1

生师比

14.60

16.00

2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40.63

15.00

3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生)

20.96

16.00

4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生)

8058.76

4000.00

5

生均图书(册/生)

64.41

60.00

6

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31.60

20.00

7

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生)

47.03

59.00

8

生均宿舍面积(平方米/生)

8.12

6.50

9

生均实践场所(平方米/生)

12.30

9.00

10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数(台)

10.61

10.00

11

新增科研仪器设备所点比例(%)

15.98

10.00

12

生均年进书量(册)

4.56

2.00

 

二零一六年十月

 【打印网页】    【收藏网页】    【关闭网页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分享到:
 
导航链接
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网上咨询 校园征集

地址:贵阳市观山湖区石林西路2号(地图) 邮编:550081

电话:0851-4127087 招生电话:0851-4127116,4127117

版权所有: 28365365体育在线备用 黔ICP备09005459号

邮箱:webmaster@gynvc.educ.cn

网站安全隐私说明 网站版权声明

扫一扫,关注我
学校微博二维码
总访问量: 02338165
今日访问量: 00000392